近日,我在惠城区地方志办公室有幸见到了数十年前王映楼和杨固初两位先生刊载于《循报月刊杂著》上的若干谜语。我年青时代是个灯谜的爱好者,常参与猜谜活动,现虽极少参与,却仍存爱好之心。为此,从中选出若干则,不揣谫陋,试加以浅析,供诸同好者赏玩。
一、王映楼先生谜语八则
(1)谜面:“疾行先长者”。猜左传一句。谜底:“随为大。”此语见于《左传·桓公六年》,是斗伯比对楚武王(楚子)说的。原文“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大意说:“汉水东面的广大地区,以随国为大。但随国很骄傲,必然不听从小国的意见,抛弃他们。随与小国离间,对我楚国有利。”
回过头来看谜面,“疾行先长者。”设想两人同行:“(小的)疾行先(于)长者”。译为白话:“(小的)走得快,走在长者的前头。”那么跟随在后头自然是长者了。盖“长者”扣“大”也。原文随指“随国”,是为名词。而谜底随指“跟随”,是为动词。制谜与猜谜的妙处往往在于别解。能领会这个随字的别解,就会体味到谜之妙处。评曰:“君谜妙处吾能识,一语天然万古新。”
(2)谜面:“经前腹痛”。猜左传一句。谜底:“阴血周作。”底语见《左传·僖公十五年》,是庆郑与晋侯(惠公)的对话。原文:“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庆郑劝说惠公要使用本国产战马,指出郑人进献的外来马不堪用。原文大意说:现在乘坐外来马去作战,因为人与马不协调,心灵不相通,临阵生变,则人和马产生变易之心。这样会外面表现气乱乖戾,急躁妄动;内面会血脉偾张,周身发作。外虽有强大之形,实则内已枯竭,造成进退不顺,周旋不利,到时,主君定会后悔的。原文“阴血周作”指外来马临战时可能出现的弊端。“周”字本指“周身”。现在“周”字别解为“周期”。即以“经”(月经)扣“阴血”,以“周作”别解为腹痛之“周期发作”,巧妙地转化为女人的生理现象。字字紧扣不松,别解合理,诚为佳作。
(3)谜面:“夜间谈鬼”。猜左传一句。谜底:“寡人弗敢与闻”。语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原文:“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以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在解这段原文之前,须先简介背景材料:即前文是以齐国为首,以郑国为主力,鲁国也参与其中,三国共同讨伐许国,并取得胜利。紧接着就是上面的原文。原文大意说:齐侯将许国的土地让给鲁隐公,隐公说,您说许国不供职贡,所以我才跟随您去讨伐许国,现在许已伏罪了,虽然您要我接收许国的土地,我也不敢听从您的意见。
原文“寡人”为鲁隐公之自称,是谦词。现在别解为“没有人”。没有人,则所在是“鬼”,尤以黑夜更为阴森,确乎“不敢与闻”了。也暗含:“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之诗意。以此等会意,景象切合语义,不禁让人欣然一笑。
(4)谜面:“祸不单”。猜左传一句。谜底:“再而衰”。语见《左传·庄公十年》,原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是曹刿的话,认为擂第一通鼓时勇气最盛;擂第二通鼓时勇气已衰落;擂第三通鼓时勇气已枯竭。
此谜以“不单”扣“再”。以“祸”扣“衰”,巧制成谜。
(5)谜面:“吾道一面已矣”。猜左传一句。谜底:“我欲无贰”。语见《左传·僖公九年》,原是荀叔(荀息)与里克的对话。为省篇幅,原文不录,大意说,我先前已与先君说过了,事情办不好,接着就去死,不会有三心两意的。现在怎么能再提爱惜身体而不去死呢,虽然死也无益于事,但岂能以死而躲避它呢?人欲善,谁不如我。我无二心,岂能谈论他人之忠敬如一。谜以“吾道”扣“我欲”;以“一”扣“无二”。“而已矣”三字为语气词,无义。
谜面“吾道一而已矣”。在《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第三条,孔子说:“予一以贯之”。又《论语·里仁篇第四》第十五条,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紧接着曾子明确解释“一”即忠恕之道。因此,“吾道一以贯之”。可译为:“我的人生哲学观点,就是以一个根本的东西贯彻始终的”。可知“一”就是“一个根本的东西”。而这一个根本的东西就是忠恕之道。可是谜之为用,“一”是“一心”,即为别解。
巧妙的是,“而已矣”乃曾参当时紧接孔子之意回答学生提问“一”是什么意思时说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末三字虽无实义,却语气绵长,深沉隽永,浑然如夫子所出。制谜者巧加剪裁嫁接,制成一个意味深长之佳作,足见作者文字工夫之深沉含蓄,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6)谜面:“舍郑以为东道主。”猜左传一句。谜底:“秦则宾也”。本联妙在谜面谜底均出自左传。谜面见于僖公十三年。该年九月,晋侯、秦伯围郑,郑使烛之武夜见秦伯,烛之武分析形势,说郑亡,秦也得不到利益,以郑离秦远,得到土地也守不住,仅益于晋。如果舍郑,郑可作为东道主,可方便行李之往来,供其困乏。秦醒悟,于是舍郑而退兵。
既然郑是东道主,则秦自然是宾客了,谜底正合。语见文公七年,为宣子语,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分析对秦的策略。谜用反证法求之,另是一种思路。
(7)谜面:“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猜左传一句。谜底:“有宠而弱”。
谜面为唐白居易《长恨歌》中两句。歌咏的对象是杨贵妃。前句扣“弱”;次句扣“有宠”。可谓恰到好处。“有宠而弱”,语出《左传·文公十二年》,原文:“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壻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是士会分析赵穿之弱点,供用兵时参考。而赵穿之“弱”,是不在行军事,又好勇狂妄。弱字已别解,且因为张冠李戴,给人一种机巧的印象,此亦谜语的韵致也。
(8)谜面:“司马光画。”猜左传一句。谜底:“君实图之”。谜底是郑伯的求和说话,原意:“您认真考虑啊。”宣公十二年春,楚子围郑,三月克之,军队到达城内大街,郑伯肉袒牵羊迎接,说了好些低声下气的话。最后表示这些话是诚心的,希望“您认真考虑啊”。结果解了楚之围。回头看谜面,“司马光画”是什么意思?司马光为宋人,字君实。因此,可解释为司马君实画。即以“司马光”扣“君实”;以“画”扣“图之”。底读断为:君实/图之。既作了另解,又另行断句,是为佳谜。
二、杨固初先生谜语五则
(1)谜面:“赵王如意”。猜春秋人名一。谜底:“彘子”。(彘zhì,猪也。)“赵王如意”是《史记》人物。是汉高祖刘邦之庶子,名如意,封赵王。为戚夫人所生,高祖晚岁,戚夫人得宠,戚夫人希望高祖立如意为太子。高祖也觉得“如意类我”。因此数次发生废嫡立庶的争议,但大臣力争,使高祖犹豫不决。后来吕后请张良谋划,张良让吕后请出“四皓”来辅助太子,四皓指四位有德望且为高祖生平所敬慕之老人。结果打消了废嫡立庶的念头。高祖死,吕后当权,吕后最恨戚夫人母子俩。于是用计鸩杀赵王如意,并将戚夫人砍掉手足,挖去眼睛,熏灼耳朵,饮药使哑,丢在厕所,命名为“人彘”。
既然戚夫人是“彘”,赵王如意便是“彘子”。谜底乃顺理成章地推断出来。但要转换一下。彘子即先縠(hú),春秋时晋人,因先氏食采于彘,故号彘子。事见《国语·晋语一》。又,《左传·宣公十二年》亦载有关材料:六月,晋师救郑,先氏为中军之佐,可明是晋国将军。
这则谜语含量丰富,因为它综合了《吕太后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国语》、《左传》等史事,负载着高层次的文化使命,引导人们品味传统文化节的韵致,体现民族文化深层次的广泛性与巧妙的结构。假设仅读过《国语·晋语》及《吕太后本纪》也有可能体会谜的韵味。但是局限性大,韵味终究不足,若能结合《留侯世家》等传记来读,则韵味悠长,内涵丰富。这类灯谜能引人深入地广泛地追求文化品味,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就以本人简介这则灯谜来说,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我虽基本了解赵王如意的史事,但为了叙述方便和主线的突显,还是重读了《留侯世家》等文,明了张良的被动和无奈,却又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增补了介绍“四皓”那段文字,以体现谜语内涵的波澜壮阔。
(2)谜面:“东内不与周郎便”。猜聊斋书目二。[粉颈]。谜底:“连琐,乔女”。
本谜注明粉颈格,即第二字为白字(别字)。唐杜牧《赤壁》诗曰:“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吊古诗后二句是议论。言东风倘若不给周郎方便,那么东吴早灭,乔国老的两个“乔女”(大乔小乔),也为曹操取去,深“锁”于铜雀台了。答案已在诗之末句,属于“歇后”。因乔有二女,得以“连琐(销)乔女。”此诗是名篇,在当时,妇孺皆知,故第四句不言而喻,易引起联想。
(3)谜面:“老者安之。”(左传一句)[锦屏]。谜底:“对曰:小人恐矣”。
锦屏格如屏风之对称,但须有示对之连缀词使之相连相对。连缀词亦为原文所有。
本谜要求对仗,相当于作对子。猜者须寻求一与谜面相反之联语(含平仄相反),使之成对偶。谜底语见《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该年夏天,齐犯鲁之北边,鲁僖公使展喜犒劳齐师,希望与齐修好,齐侯问:“鲁人害怕了吗?”对曰:“小人恐矣”。后面还有好些对话,结果说服齐侯而退兵。谜底“对曰”二字作为连缀词示对,亦为左传原文所有。
(4)谜面:“三七之和。”猜诗韵目一。谜底:“十药”。此谜之妙,在于两兼。从面上看,三七和为十,可说浅近,谁都可能想得出,但三七又是药名,即田七。二者兼而有之,即为“十药”。这是平水韵系统之韵目。今通行本《诗韵新编》等已无此韵目。十药韵目仅作为《佩文诗韵》附于《诗韵新编》之后,且无相关之前缀字例。《佩文诗韵》为平水韵系统,影响甚大,即数年前举办之省级某杯大赛,主办单位仍指定写诗以平水韵为准。如此说来话长,本谜尚有其强大的生命力。诗韵的制定与使用,非一言能概之,此已是题外话了。
(3)谜面:“此鞋是妾下体所著。”猜一字。谜底:“弩”。此谜以分扣及会意拆而解之。“弩”字上半为“奴”与“妾”相扣;下半为“弓”,与“鞋”相扣。会意“弓”鞋在妾之“下”体(即奴婢身体下面是弓鞋)。弓鞋是旧时缠脚妇女所穿的鞋子,宋黄庭坚《满庭芳·妓女》词:“直待朱幡去后,从伊便窄袜弓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