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景区人文
猜谜逗乐,益智增知
发布日期:2014-09-22 字体大小:大 

       解放前,惠州府、县两城的居民,讲“古仔”(故事)、说书、唱歌谣、婚丧哭唱等等十分盛行。几个人聚在一起,讲《三国》、议《封神》、谈《西游》、论《花笺》、唱梁四贞、哭身世等,几乎都有两手。关于薛东山征西、杨家将、水浒等故事,也常在百姓中传颂。特别是茶余饭后,与小孩子冲凉、睡觉前和逢年过节等时刻,作为长辈的婆婆、娘婶或父母、伯叔,总要教诲晚辈一番。如:养子不读书,不如养条猪;猪可卖到钱,无知样样输。又如:虽有家财,无志难守;对老要尊,对幼要爱;讲仁讲义、老实勤劳,等等。有时还讲些典故,如孟母三迁、岳飞刺字、愚公移山、包公审案、乾隆下江南等。兴趣来时,不讲辈份,相互猜谜,笑口不停。真是:猜谜逗乐,益智增知。这些习俗,一代传一代,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人人都能道出一些。

       在旧社会,民居多为平房,空旷地随处可见。塘边树下,房前屋后都方便聊天。加上庙宇众多,庙门前面多为空地,沿边摆放着石台石凳,聚散由人。人们聚在一起,先扯家常,后讲新闻,进而谈出专题,间有顶牛,但不碍事,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面红耳赤,口沫横飞。每当这样,便有人让出台阶,让理亏者下台,大家继续聊下去。有时谈兴没时,有人嬉皮笑脸,忽然插话,如李某说:“唉!听腻了。不如我出只估(谜)给大家猜,好吗?”在座张某应声道:“好家伙,来吧!”一场猜谜逗乐,就这样展开。

       惠州民间流行的谜语很多,如“噼噼啪啪天门开,一条黄龙走出来。黄斑恶犬伏地等,五指将军带剑来(大便后用树枝竹篾当手纸)。”“四四方方圆又扁,神仙估(猜)了大半天。腰酸脚痛佢顶用,打打贴贴显神功(一贴膏药)。”“细时青媲媲,大来红雉雉,老时更标致,扒开好东西(苹婆果)。”“小时绿叶婆娑,老时绿少黄多,铁尖一套头上,横来直去江河(撑船竹篙)。”“夫妻恩爱同床睡,进出厅堂必一对;甜酸苦辣都尝过,棒打鸳鸯难拆开(一对筷子)。”“一啖到南雄(红),二啖到电白,三啖到清远,四啖到开封。好家伙,清凉又解热(食西瓜)。”“半边明月在手中,五龙摇动出生风;黄菊开时收拾好,明年夏到再相逢(拨摇纸扇)。”“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你估几多只?(一百只)”

       旧时民居多是平房,邻舍间串门极为方便,只要家务做完,走出家门,过家和邻居一聚,便可聊天。聊天时,孩子们往往凑前倾听,眼望娘婶,小口张开,听得津津有味。男人也是如此。谈兴浓时,不顾辈份,东拉西扯,又猜起谜语。如张三娘,眼望阿狗仔,笑着说:“乖牯,你知吗?四四方方,跌落大江,用力拉起,眼泪汪汪。”狗仔估唔出,阿德古走前说:“花篮”(惠州人叫四方渔网为花篮)。张三娘又说:“四四方方,揸碗来装,煎炖 炒,随你喜好。”狗仔说:“一块豆腐。”又有李大婶说:一只芋头白率率,算来算去五只窟。有人当它系宝贝,用只埕子装起来;有人见它就走开,连说,狗泼!狗泼!”阿花回答说:“一只人头壳。”又有人出谜“平地坦坦起高墩,高墩起火烟,你若估得中,送你一大边。”这时被考之人不高兴了,便引发了一切舌战(该谜谜底是大粪)。

       此外,家庭猜谜或歇后语,在家庭中也很常出现,尤以饭后睡前,长辈们会出些谜语或歇后语,以逗乐晚辈,共享天伦。如:食蔗一啖一条(跳),食柚带(戴)友,饮水一口一桶(桶),凑和尚借梳(一定借不到),穷过吕蒙正(无衣无食无东西),伯公咳嗽(劳神),横沥对门(今叫仍图,过去叫仍(拧)头),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明虾,这虾字在惠州话中比作欺,腊猪头(赌博,这个赌字在惠州话中比作靠字),如此等等,难以尽列。还有猜谜,如:“一窝鸡仔白丛丛,两条竹仔赶番笼,有先有后入去住,出来报答屎坑公(饭、筷子和疴屎)” ; “一间屋仔狭窄窄,住着五只人客,客人各有本领,遇事各尽其责(脚趾穿鞋)”;“两姐妹,共条街,有相见,没相挨。(挑水桶钩)”;“千条线,万条线,跌落江河,汇成一片(下雨)”;“两条白狗,走出门口,五指将军,拉倒就走(手抹鼻涕)”;“驼背弯腰露出牙,平生不入寺门家,官员百姓经常用,俯首低头任我爬(木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以上种种,象没有文字的书,通过口传,一代一代传下来,一直传到现在。猜谜虽有俗有雅,但可启智增知,逗乐情,值得后人继承、拓展。斗 鸡民国时期,惠城区有斗鸡游戏,城乡皆然。这是一种古老的游戏,庄子、墨子及汉代史记都有记载。如庄子曰:“纪 子(  读sheng)为王养斗鸡。”单就斗鸡一词,含义有二,一指斗鸡游戏;二指专供搏斗用的性极凶悍的鸡。

       斗鸡盛于唐代,唐玄宗被称为斗鸡皇帝,皇家有斗鸡坊,民间有斗鸡社,斗鸡之风几及全国,后遂成为传统游戏。

       昔曾有言,粤人好赌,此语未必尽诬。据南宋周去非说:“番禺人酷好斗鸡,诸番人尤甚①。鸡之产番禺者,特鸷劲善斗,其人饲养,甚有法。”他还指出,以黄金下注②。

       民国37年(1948)前后,我因年少好奇,常看斗鸡,及至往乡间探亲戚也乐此不疲。斗鸡大体分偶遇、游戏、赌博三种。两鸡偶遇,未必将遇良材,斗不多时即胜负分晓,鸡走人散,略为可观;若约定游戏斗鸡,虽不赌钱,但因双方经过挑选比较,认为可供一战者才放之斗,以其旗鼓相当,甚为可观;斗鸡赌博,因条件讲究,审选精严,双方铢两悉称,且依规矩进行,决一雌雄,最为可观。如审选,为了防止芥肩金距之作伪,必对敌鸡审查清楚才可放斗。所谓芥肩,即将芥末粉涂敷于鸡的翅肩;所谓金距,即藏嵌锋利之刃片于鸡爪,尤其是后鸡爪之距。相斗时芥肩可眯离对方眼睛;金距可割切对方肌肤,藉此取胜。金距取其制胜于初始,双方初入局,奋勇跳跃,金距有断对方头颈之势;芥肩取其制胜于中途,双方斗久已疲,互相挨身缠磨,芥末粉之辛辣能刺激对方眼睛,使之目眩。而且作弊方法,代有发明,非细审不可。就规矩而言,双方议定下注金额多少,喷不喷酒助斗,谁为中间人,遵不遵守惯例等等。所谓惯例,即斗鸡时分三个阶段(旧称三间),始斗不久,此鸡失利,其主人见势不妙即抱鸡小休,去口沫,饮清水,以养其气,是为第一阶段;再斗彼鸡失利,其主人亦依例抱鸡养气,此为第二阶段;最后阶段,双方主人均不得参与,任由二鸡相斗,生死胜负皆于此时决定。

      斗鸡欲取胜,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善斗的鸡,于是培育善斗的鸡便成为当务之急。周去非记录了养鸡法,大意说,人之养鸡,先结草为墩,让鸡立于其上,锻炼足力,使常定而不倾斜;把米放在高过头的地方,使鸡耸胸肩取食,养成高啄的习惯,这样头常高举而嘴利;把鸡冠截去大部分,使敌鸡啄不成或啄不牢;剪刷鸡的尾羽,使临阵时易于转身盘旋;常以翎毛探其喉,以去其口涎,饲之以谷米等等。他指出,凡鸡,毛欲疏而短,头欲小而坚,足欲大而直,身欲耸而长,目欲深而皮厚,徐步眈视,毅不妄动,望之如木鸡,如此者,每斗必胜。

       民国惠地斗鸡游戏和培育斗鸡方法,似乎逊于南宋,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程度的日益进步,斗鸡游戏日渐衰微。民国末年,赌博斗鸡已极少见,多是游戏或偶遇的斗鸡。大概受八年抗战的影响,培育良种斗鸡的鸡种因民族危难等原因而无暇顾及,已日浙失传或退化,即有相斗,也不甚耐看,与昔日观者如堵的情景已不可同年而语。

①周去非所言“番禺”,似可从历史角度看,历史上之番禺,常是南海郡和广州的代名词。古则南海,近则广州。秦置南海郡,郡治在番禺。辖广东旧广州、韶州、潮州、惠州、肇庆、南雄诸府州及高州府北境,广西旧平乐府东境及梧州府东南境。那么周去非所说“诸番人”似可释为南海郡各地,可能已含惠州。

②原文“注以黄金”。这里所言黄金,可理解为钱。意即用钱作赌注。

 

>>【返回】